跟着传说游金华山 ▏金华黄大仙文化远播海内外

日期:2022-08-11 15:39:19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金华女孩小孙有一个表姐在香港读大学。从表姐的朋友圈里,小孙惊讶地发现了不少“黄大仙”。在香港,有一个区的名字叫“黄大仙区”,有一个地铁站叫“黄大仙站”,还有一句香港俗语叫“黄大仙——有求必应”。可以说,黄大仙已经融入了香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小孙有点好奇,这个在香港影响力如此大的黄大仙,是否就是金华的黄大仙呢?答案是肯定的。香港黄大仙祠中的石牌坊写着“金华分迹”四个大字,主殿上悬挂“赤松黄大仙祠”匾额,主祭坛背后的木雕和碑文讲述了黄初平得道成仙的经过,祠内还有兰溪市政府赠送的汉白玉材质“仙乡吉羊群”雕塑。只要是到香港黄大仙祠参观过的人,都会知道,黄大仙来自金华。

百年前黄大仙文化传到香港

金华赤松黄大仙宫的钱得学道长,2019年曾经参加过香港黄大仙祠的法会。

虽然3年过去,但钱道长依然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法会之际,街道上人山人海,争睹盛况,队伍一直从九龙排到维多利亚港,当地政府为此实行了交通管制。作为黄大仙祖庭的代表,金华团队被安排在最前面的位置,受到了香港各界的礼遇。

法会还不是人最多的时候。每年农历除夕,香港市民们吃过团圆饭,就会与家人一起,从四面八方涌向黄大仙祠,希望能在新年抢先在黄大仙像前烧香参拜,保佑家宅平安,心想事成。每年除夕夜,广场前往往聚集超过10万人。

说起黄大仙文化在香港的传播,自有其历史渊源。

1892年,一场可怕的鼠疫波及珠江流域的番禺、南海一带,人们非常恐慌。此时,番禺有读书人创立普济坛,通过扶乩传统,向黄大仙乩示方药,以疗疫病,引来了周边群众的感激。后来,普济坛的负责人梁仁庵逐渐迁至香港,于1921年创建“啬色园”(即今香港黄大仙祠),从此黄大仙文化传播到了香港。

香港黄大仙地铁站的地名牌

“啬色园”秉持传统,对民众广施药剂,使黄大仙文化在香港逐渐深入人心。当时的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港英政府施行英式教育,传播西方价值观,使传统的中华文明和岭南文化被边缘化。黄大仙文化作为道教的一支,承载了香港同胞对中华本土传统文化的普遍认同心理,逐渐兴盛起来。

“啬色园”面对当年岭南战乱频繁、疾病横行、民不聊生的地域社会现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普济劝善”的信条,使黄大仙文化在港英政府的管辖中获得了合法性。多年来,“啬色园”持续为社会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兴办学校和老人康乐中心等,使黄大仙文化在香港知名度越来越高,信徒越来越多,并依靠香港“东方之珠”的地位,辐射到了更多地方。

非洲将建第一所黄大仙祠

上个星期,有一个来自非洲莫桑比克的好消息:一名叫王成赋的海外华人,在距离莫桑比克首都一小时车程的海边买了1200平方米的地,将要建设为当地第一所黄大仙祠。金华黄大仙祖庭承诺,等这所黄大仙祠建成,他们将把黄大仙像送去非洲。

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热心的黄大仙信徒,想要在当地建设黄大仙祠。他们有的会按照国内的建筑样式建造,也有的会结合当地特色,比如加拿大有一个黄大仙祠,很精致,也很现代,堪称艺术品。

金华方面与这些海外黄大仙祠联系密切。比如泰国的春武里府是拉差县飘然台的黄大仙祠,金华方面除了送去黄大仙像,还送了“金华分迹”的字样,当地信徒特地将其刻成了石碑,立在黄大仙祠边上。

那次,春武里府的行政长官也来到机场迎接金华代表团。这位行政长官是一名孝子,之前母亲生病,奔波于全世界治疗,他特地赶往香港拜黄大仙,得知黄大仙的源头在金华,又赶到金华赤松宫,在大殿里跪拜了半个小时。后来,这位行政长官的母亲病情好转,他便成为虔诚的信徒。

马来西亚的一所黄大仙祠

与王成赋一样,许多海外的信徒都会经常通过各种方式与金华这边交流。马来西亚的朱春丞就是其中之一。记者通过微信与他取得了联系。

朱春丞说,在马来西亚,信奉黄大仙的人数以万计,黄大仙文化在当地流行已经30多年。不过,在吉兰丹,有一间古老的黄老仙师庙,推算起来已有百年。不难想象,100多年前华人从中国下南洋的时候,黄大仙文化也就来到马来西亚了。

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黄大仙社团

“如今,黄大仙文化远播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和当地民众学习黄大仙文化的热情高涨。”省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市道教协会会长施清纯道长说。据他了解,现在国际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黄大仙社团,其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泰国、新加坡等国还建有黄大仙祠。

泰国的一所黄大仙祠

施道长认为,黄大仙文化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共同价值诉求。黄大仙文化推崇“扬善惩恶、济困扶贫”的理念,倡导人们积极行善、帮助他人摆脱困境,并鼓励人们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这样的主张符合人类社会的价值判断,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并深入人心,这就是黄大仙文化能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2003年,施道长应奥中友协邀请到奥地利讲学时,在维也纳市政厅给当地官员和社会各界代表作黄大仙文化和老子道学专题报告,当时整个市政厅挤满了人,反响强烈。随后几年,奥地利每年都组团来金华黄大仙祖宫参观考察,实地体验黄大仙文化。2017年,施道长到法国和瑞士讲学,也发现当地民众对黄大仙文化和老子道学很感兴趣,非常认同“天人合一”“扬善济困”等理念。

马来西亚的一所黄大仙祠

而与内地文化基因同源、文化特色相似的香港、澳门,与金华更是往来密切。在疫情以前,每年香港信众都会组团来金华山朝拜和进行文化交流。

近些年,施道长与同道们努力为将金华山旅游打造成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文化之旅、精神之旅、心灵之旅”做贡献。他还有一个心愿:金华市在2009年曾提出要“确立金华在全世界黄大仙文化信仰起源地、发祥地、标志地地位”,要“以金华为龙头,联合香港、广州及海外各地黄大仙社团共同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需要海内外所有黄大仙信众共同努力去达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