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近段时间,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一组特殊的打卡点——“金华山”火了,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这处由杭州思拓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牵头策划,武汉工商学院“字绘中国”团队创作的“字绘金华山”作品,正以汉字为载体,让金华山的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成为年轻人争相合影的文化符号。

“现在全国各地都特别流行地标打卡,但普通打卡地其实缺少文化感,只是纯粹为了打卡。”杭州思拓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意负责人李艳道出策划初衷,“‘字绘中国’本身在全国有影响力,它代表着中国文化,是文化与艺术的结合,所以我们特意邀请徐郑冰教授参与金华文化打卡地创作。”恰好金华山景区也有相同诉求,景区希望更懂年轻人,打造让年轻人喜爱的新旅游业态,且这正与“金华山,文化的山,年轻的山”主题相呼应,双方一拍即合,迅速促成了该打卡项目的落地。
“我在‘华’字里看到了漱玉桥的弧度,还有双龙卧舟的剪影!”国庆假期,90后游客李宛就在景区展板上的字绘作品处拍照留念,至今仍不时拿出照片与朋友分享。“让大家猜猜里面都有哪些景点,很有意思。好几个金华本地的朋友都没能说全。”

这组作品出自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2024级学生钟佳敏、沙琬淇、陈韦欣、代茹姣、王颖、刘倩宁6人之手,在该校老师、“字绘中国”主理人徐郑冰副教授的指导下,历时半个月完成。创作初期,团队线上搜集整理了大量金华山文化、历史资料,最终选定“金”“华”“山”三个汉字为核心进行创作——“金”字嵌入万佛塔、智者寺的飞檐斗拱,“华”字以山水纹理包裹“三十六洞天”,“山”字则藏着金华酥饼的纹路与“黄金羊”文旅IP,让每个汉字都成为承载地域特色的“文化容器”。

“设计时既要保留汉字辨识度,又要让文化元素自然融入。”创作者沙琬淇回忆,比如为了呈现“双龙卧舟”的灵动,她反复调整笔画弧度,最终用淡青色调模拟溶洞流水,让卡通化的龙形在笔画间“游动”。这种创新表达不仅贴合景区“仙的金华山,妙意自然来”的品牌理念,更将Lulupark自然公园、墅下・天空之镜等新业态与儒释道文化景观串联,让传统与现代在笔墨间交融。
相关作品在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各景点落地展示后,很快收获一大波好评,并催热一波话题。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负责人说,这组作品既富传统文化韵味,又具现代审美,为地域文化推广提供了“年轻态”视角,也让金华山的“新仙意”被更多人看见。

目前,这些作品已广泛用于双龙景区的宣传推广。后续,金华山还将邀请徐郑冰教授从城市维度创作“字绘中国·金华”,并就其多层次运用如文创产品的开发展开多种探索,让汉字艺术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的新载体。